成语拼音:bù jué rú fà
成语解释: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时局
繁体字形:不絶如發
英文翻译:the continuation is only held by a silken thread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哎,你听说过“不绝如发”这个成语不?乍一听,感觉像是形容头发特别多,但实际上啊,它可是用来比喻事情岌岌可危,就像一根头发丝儿吊着一样,随时可能断掉。比如说吧,“公司资金链现在是不绝如发,再融不到资,分分钟可能倒闭”——你看,这场景是不是立马就生动了?
你可能会问,这和“千钧一发”有啥区别?哎,这问题问得好!其实吧,“千钧一发”更强调危险程度大,而“不绝如发”多了一层“勉强维持”的意思。比如“疫情期间,小餐馆靠外卖订单不绝如发地撑了半年”,这里不光说危险,还透着点顽强挣扎的味道。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老张家的娃高考前突然发烧,他念叨着:“孩子复习到现在,状态已经不绝如发了,这节骨眼儿可别出岔子啊!”你品品,是不是既表达了紧张感,又带点希望别断的期盼?
不过说实话,现在用这个成语的人不算多。依我看啊,成语就像调味料,得看场合撒。比如写文章时来一句“传统文化传承不绝如发,急需注入新活力”,是不是比直接说“快失传了”更有画面感?关键得用得恰到好处,别为了显摆硬塞。
还有人容易把“发”理解成头发,其实这里的“发”指的是极细的丝线。下次遇到类似成语,不妨多查查出处。就像炒菜得知道食材特性,用成语也得明白它的根儿在哪,对吧?这么一琢磨,语言这事儿还真是门学问!
最后提一嘴,语言本身是活的。虽然“不绝如发”现在用得少,但保不齐哪天就翻红了呢?就像前阵子“破防”“躺平”这些网络词,不也火遍大街小巷了?关键还是得用得贴切,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