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uán
  • sòng
  • ju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uán sòng bù jué

成语解释:传:流传;诵:诵读。指流传后世被长期诵读

成语出处:穆欣《南线巡回·又照秦淮一叶枫》:“那篇数百年来传诵不绝的《正气歌》,博得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事迹或作品等

繁体字形:傳誦不絶

英文翻译:Keep going

传诵不绝的意思

传:[chuán]1.由一方交给另一方;由上代交给下代:流传。由前向后传。古代传下来的文化遗产。2.传授:师传。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人。3.传播:宣传。胜利的消息传遍全国。4.传导:传电。传热。5.表达:传神。传情。6.发出命令叫人来:传讯。把他传来。7.传染:这种病传人。8.姓。[zhuàn]叙述历史故事的作品(多用于小说名称):《水浒传》。《吕梁英雄传》。

诵:1.朗读;读出声音来:朗诵。诵诗。2.背诵:过目成诵。3.述说:传诵。称诵。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成语评论

说起那些传诵不绝的成语啊,真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智慧大礼包!你比如说“水到渠成”这词儿,乍一听好像挺简单,但仔细琢磨,里头藏着不少门道。哎,问题来了:为啥“水到了”就能“渠成”呢?说白了,这就是自然规律嘛——条件到位了,结果自然出现。就像咱平时攒钱买房,首付凑齐了、政策赶上了,可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再瞅瞅“塞翁失马”这成语,嘿,简直人生哲理课现场!有人可能纳闷:丢了马明明是倒霉事,咋还能扯上福气呢?其实啊,这事儿得用动态眼光看。比方说去年老王被公司裁员,结果转头创业搞直播,现在成了百万粉丝博主。你看,眼前的坏事未必不是转机,这不正应了“焉知非福”四个字?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聊天都爱用网络热词,那些老成语是不是要过时了?要我说啊,经典之所以能流传千年,关键在它直指人性本质。就像“三人成虎”这词儿,放现在不就是妥妥的“谣言传播模型”嘛!前两天朋友圈疯传的“西瓜蘸酱油能减肥”,结果营养专家直接辟谣——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现代版“三人成虎”?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成语确实得与时俱进理解。拿“刻舟求剑”打个比方,古人说的是死板不懂变通,但放现在职场里,可能还暗指死磕过时的KPI指标。就像我表姐那个单位,明明市场环境变了,还硬要业务员按五年前的考核标准干活,这不就是新时代的“刻舟求剑”么?

要我说啊,这些成语就像文化基因,总能找到适配新时代的表达方式。关键得活学活用,别光会背不会用。下次遇到事儿,不妨想想有没有合适的成语能套用,没准儿就能咂摸出新滋味呢!

传诵不绝的造句

  1. 造句 真正的经典,往往能传诵不绝,脍炙人口。
  2. 造句 20多年来,先锋们的事迹在广州人的口耳间传诵不绝,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一直未被淡忘。
  3. 造句 班婕妤贤才通达,所作之赋,文辞哀楚凄丽,千百年来被传诵不绝。
  4. 造句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王昱晔通讯员王怀民王冠)“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至今传诵不绝。
  5. 造句 自古言人之五官“眼耳鼻舌身”,眼居首位,可见其重要;傅毅的“目流睇而横波”、白居易的“双眸剪秋水”、曹植的“明眸善睐”传诵不绝,可见其美丽。
  6. 造句 广州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之所以为人们传诵不绝,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7. 造句 良家少女遭遇的著名性骚扰有秦罗敷严词拒使君,千百年来被人传诵不绝。
  8. 造句 其中“国风”160篇有95篇作品创作于河南,《周南·关雎》、《睟风·载驰》、《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数千年来传诵不绝。
  9. 造句 冯老先生说,据资料记载,有的童谣在清代末年就已经开始流传于民间了,至今仍传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