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jué rú xian
成语解释: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成语出处:《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繁体字形:不絶如綫
英文翻译:the continuation is only held by a silken thread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线:1.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而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毛线。电线。一根线。一绺线。2.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没有宽和厚。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3.细长像线的东西:线香。4.交通路线:航线。运输线。京广线。沿线各站。5.指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上纲上线。6.边缘交界的地方:前线。火线。防线。海岸线。国境线。7.比喻所接近的某种边际:生命线。死亡线。贫困线。8.线索:眼线。9.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一线光明。一线希望。一线生机。10.姓。
哎呦喂,这"不绝如线"的成语到底咋用啊?咱先举个例子瞅瞅!比如有人感叹:"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手艺的兴趣啊,真可谓不绝如线",这里既表达了手艺传承的脆弱性,又暗含着希望火种还在延续的意味。
等等,您可能要问:"这成语和'细若游丝'有啥区别?"问得好!"不绝如线"更强调脆弱中带着延续性,就像老茶馆里的评书表演,虽然观众席只剩三五个白头发,但每天准时响起的醒木声,可不就是文化命脉的倔强坚持嘛!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张大妈常念叨:"小区里那些老槐树啊,被砍得只剩两三棵了,真叫人不绝如线地担心。"您品您细品,这里既表达了担忧,又暗示着只要还有树在就有转机,这用法比单纯说"危在旦夕"可带劲儿多了。
话说回来,这成语用起来有个小窍门。记得上次同学会上,老班长举着啤酒杯说:"咱们这届同学情谊啊,虽然天南海北,但总像那风筝线,不绝如线地牵着。"您听听,既没说情比金坚,又没夸大成海枯石烂,却把中年人那种欲说还休的情谊拿捏得死死的。
要我说啊,这成语特别适合用在"看似要断却又藕断丝连"的场景。就像现在很多传统行业,表面看被互联网冲击得七零八落,但那些老师傅带徒弟的手把手教学、老字号店铺的独特配方,可不正是行业命脉不绝如线的最好写照?
最后提个醒,用这个成语千万别悲观!它自带曙光属性,就像黎明前的星光,虽然微弱但充满希望。下次看见老街巷里最后一家裁缝铺还亮着灯,您准能脱口而出:"这老手艺啊,真叫人不绝如线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