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uò yì bù jué
成语解释: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也是不断之意。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也作“络绎不断”。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南匈奴传》:“窜逃去塞者,络绎不绝。”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络繹不絶
英文翻译:go to and fro in constant streams
络:[luò]1.网状的东西:橘络。丝瓜络。网络。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旁支或小支:经络。3.用网状物兜住:头上络着一个发网。4.缠绕:络纱。络丝。络线。树身被藤蔓络住。5.姓。[lào]—
绎:1.抽丝。2.理出头绪;寻究原因:寻绎。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提到“络绎不绝”,你可能会联想到人潮涌动、车水马龙的场景。比如:“周末的景区入口,游客们排队扫码入场,队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要用“络绎不绝”而不是“人很多”?其实这个成语不仅形容数量多,更强调“连续不断”的动态感,像一条流动的河,而不是静止的画面。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医院急诊室门口,救护车、家属、轮椅络绎不绝地进出,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这里如果用“人很多”就显得平淡,而“络绎不绝”生动传递了紧迫感和持续性。不妨思考:哪些场景特别适合这个成语?通常需要同时满足“人流/事物不间断”和“持续较长时间”两个条件。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也能用在非实体的事物上。比如:“直播间的弹幕络绎不绝地刷过,主播几乎来不及读完全部留言。”这时候的“弹幕”虽然虚拟,但同样符合“连续不断”的核心特征。这说明只要抓住“持续流动”的本质,应用场景可以非常灵活。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这样的表达。在快递站取件的人群、短视频平台的评论流、甚至外卖骑手穿梭的轨迹,都是现代版的“络绎不绝”。这种语言的生命力,恰恰来自它能精准捕捉动态社会的真实脉搏。
最后分享一个反常识的用法:“深夜里,写字楼的电梯依然络绎不绝地运行,载着加班的人上上下下。”这里把电梯拟人化,反而比直说“很多人加班”更有画面感。可见用好成语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核心意象而非死记硬背。试着观察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流动场景,或许能发现成语的新鲜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