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jué rú lǚ
成语解释:绝:断;缕:细线。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
成语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繁体字形:不絶如縷
英文翻译:the continuation is only held by a silken thread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缕:1.线:细针密缕。千丝万缕。不绝如缕。2.一条一条,详详细细:缕述。条分缕析。3.用于细的东西:一缕麻。一缕头发。一缕炊烟。
你发现没?"不绝如缕"这个成语啊,就像煮面条时那根总也扯不断的细面,特别适合形容那些看似脆弱却顽强存在的事物。比如最近看纪录片,老艺人在镜头前展示即将失传的漆器技艺,弹幕里突然飘过一句:"这手艺现在真是不绝如缕啊!"当时我就拍大腿——这词儿用得忒精准!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不是形容声音吗?"嘿,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就像智能手机能拍月亮一样,成语也在与时俱进嘛。上周参加民乐音乐会,二胡声被隔壁架子鼓压得只剩丝线般的颤音,这时候主持人说"传统民乐在流行浪潮中不绝如缕",现场观众都若有所思地点头——你看,既保留了原意又拓展了新用法。
说实话,每次听到这个词儿,我总觉着它自带一种"危机感"和"希望感"的双重buff。上个月走访古镇,发现全镇只剩三位会做鱼骨灯笼的师傅。正当我们感慨时,民宿老板突然说:"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二十多个本地年轻人在学这个呢!"这场景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不绝如缕——线虽细,但连着未来啊。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新旧交替"的场景里。比如老家方言正在被普通话同化,但每次视频通话时,爸妈总会夹杂几句土话教我孩子说。这种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文化传承,用"方言不绝如缕地流淌"来形容,是不是比干巴巴说"正在消失"生动多了?
最后说个冷知识,这个成语在自然科学里也能玩出花样。上次听生态讲座,专家说某个濒危物种"现存种群数量不绝如缕",但紧接着展示红外相机拍到的幼崽画面。这种表达方式,既敲响警钟又点燃希望,可比单纯说"濒临灭绝"高明多了。你看,老成语照样能在新领域发光发热!
有次在山里徒步,向导指着岩缝里开出的野花说:"这种花在这儿不绝如缕地长了上百年。"当时夕阳正好给花瓣镶上金边,突然就get到这个成语的美学价值——它不只是描述存在状态,更是在讲述生命的韧性。这大概就是汉语的魅力,四个字能装下一部纪录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