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é
  • ruò
  • xiàn 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jué ruò xiàn

成语解释: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成语出处:《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危急时

繁体字形:不絶若綫

英文翻译:Endless

不绝若线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线:1.用丝、棉、麻、金属等制成的细长而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毛线。电线。一根线。一绺线。2.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有长,没有宽和厚。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3.细长像线的东西:线香。4.交通路线:航线。运输线。京广线。沿线各站。5.指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上纲上线。6.边缘交界的地方:前线。火线。防线。海岸线。国境线。7.比喻所接近的某种边际:生命线。死亡线。贫困线。8.线索:眼线。9.用于抽象事物,数词限用“一”,表示极少:一线光明。一线希望。一线生机。10.姓。

成语评论

哎呦,这个“不绝若线”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是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形容某件事虽然看起来快断了,但其实一直保持着微弱而持久的联系。举个栗子哈:比如老张家的手工豆腐坊,虽然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干这行了,但靠着隔壁村几个老客户的口碑,订单还是“不绝若线”地维持着生意。

等等,这个成语和“藕断丝连”有啥区别?其实差别挺大的!前者强调持续不断的状态,后者更偏向情感上的牵扯。比如小李和小王分手后虽然没联系,但小王总偷偷给小李的朋友圈点赞——这得用“藕断丝连”,不能用“不绝若线”,你懂的。

那在日常生活里还能怎么用呢?比如说咱们社区的广场舞团队,疫情期间虽然不能集体排练,但微信群里的教学视频和动作讨论从来都是“不绝若线”。这说明啥?只要大伙儿心里惦记着,再难的事儿也能找到延续的方法嘛!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科技时代有了新玩法。就拿网络写作来说,有些作者明明断更好几个月,评论区却总有几个铁粉天天打卡催更。这种看似要凉却总有人惦记的状态,不正是现代版的“不绝若线”么?要我说啊,这年头能让人念念不忘的东西,多少都有点真本事在里头。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有些东西能“不绝若线”呢?私以为关键得看两点:一是得有核心价值打底,就像传统戏曲虽然观众少了,但老戏迷觉得那是文化根子;二是得找到新载体,好比现在非遗传承人都在短视频平台开账号。只要满足这两条,哪怕细如发丝的连接也能续命。

最后咱们唠点实在的。下次看到街角那家开了二十年的报刊亭,别光感叹生意冷清,人家说不定靠着帮街坊收快递的副业,正上演着现实版的“不绝若线”呢。生活这玩意儿吧,有时候看似摇摇欲坠,仔细看会发现处处藏着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