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 gài
  • zhī
  • ji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īng gài zhī jiāo

成语解释:盖:古车篷;倾盖:停车。指一见如故的朋友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误认倾盖之交,遂罹丧资之祸。”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朋友

繁体字形:傾蓋之交

英文翻译:Tipping and covering

倾盖之交的意思

倾:1.歪;斜:倾斜。身子向前倾着。2.倾向:左倾。右倾。3.倒塌:倾覆。大厦将倾。4.使器物反转或歪斜,尽数倒出里面的东西:倾箱倒箧。倾盆大雨。5.用尽(力量):倾听。倾诉。倾全力把工作做好。6.压倒:权倾朝野。

盖:[gài]1.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2.伞:雨盖。3.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4.压倒,超过:盖世无双。5.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6.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7.造(房子):盖楼。翻盖。8.方言虚词(a.发语词,如“盖闻”;b.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c.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gě]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2.姓。盖[盖,读音作gě(ㄍㄜˇ)、亦可读音作gà(ㄍㄚˋ)、gài(ㄍㄞˋ)、guó(ㄍㄨㄛˊ)]、guō[hé]古同“”,文言虚词,何不。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jiāo)。

成语评论

倾盖之交”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接地气。想象一下,古代两辆马车在狭窄的路上相遇,车盖(车顶的遮阳棚)都倾斜着挨在一起,车上的人就这么聊了起来,结果发现特别投缘——这就是“倾盖之交”的由来。比如:“老王去外地出差,在高铁上和邻座聊了一路,两人从工作聊到生活,竟然成了倾盖之交,现在还经常约饭。”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短暂的相遇也能成为朋友?”其实关键在于“共鸣”。比如同事小张去咖啡厅写方案,碰巧旁边的人也在研究同类项目,两人交换了思路,临走时加了微信。虽然只聊了半小时,但专业上的契合让这段关系迅速升温。这种“高效社交”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常见。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旅行中认识的人,可能比同事更懂你。”去年我去西北自驾,半路车陷进沙子里,一位路过的司机主动帮忙拖车。等待救援的两个小时里,我们聊起各自为什么喜欢荒野旅行,发现彼此对自由的追求一模一样。虽然之后再也没见过,但那种“困境中的信任”反而让这段关系显得特别珍贵。

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倾盖之交往往不涉及利益?我观察过,当人们放下身份标签、没有预设目的时,更容易展现真实性格。就像上周在图书馆,我看到有个男生对着电脑抓头发,顺口说了句:“写论文呢?试试分章节列大纲?”他眼睛一亮,我们当场用纸巾画起了思维导图。这种纯粹的知识分享,反而比职场社交更让人放松。

有人认为倾盖之交“不靠谱”,觉得“聊得来不等于真朋友”。但我觉得,它的价值恰恰在于短暂而纯粹。就像春天的樱花,盛开时全力绽放,凋谢后留作回忆,反而比强行维持的关系更轻松。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能遇到几个瞬间同频的人,已经是难得的缘分了。

下次在健身房更衣室、早餐摊排队时,不妨试试主动聊两句。也许你会发现,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里,藏着和你一样喜欢小众乐队、热衷徒步登山、或者痴迷烘焙的“另一个自己”。人与人的连接,有时候就差一句“嘿,你也这样啊?”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