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uò guàn zhī nián
成语解释:弱:年少;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指男子二十岁左右
成语出处:清·吴骞《拜经楼诗话》第四卷:“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多用于男子
繁体字形:弱冠之年
英文翻译:a twenty-year old man
弱:1.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软弱。衰弱。他年纪虽老,干活并不弱。2.年幼:老弱。3.差;不如:他的本领不弱于那些人。4.丧失(指人死):又弱一个。5.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少于此数(跟“强”相对):三分之二弱。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弱冠之年到底是啥意思?咱们先拆开来看。"弱冠"来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正式成年但尚不成熟;"之年"就是年龄阶段。合起来就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时期,像刚学会飞的雏鸟,既兴奋又有点跌跌撞撞。
举个例子更直观。小李刚毕业入职时,同事总说他"还处在弱冠之年要多锻炼"。这可不是贬义,而是说年轻人需要积累经验,就像刚出厂的手机系统需要不断升级。不过要注意,现在二十岁和古代的二十岁可大不一样——古人这时候可能都当爹了,现代人可能还在纠结考研还是找工作。
有人会问:这成语现在用起来会不会太老气?其实完全不会。我在咖啡店就听见过HR吐槽:"现在弱冠之年的新人,简历写满社团经历却不会用打印机。"这种传统词汇套在现代场景里,反而有种反差萌,既保留文化底蕴又贴近现实。
当代年轻人面对弱冠之年有何不同?比起父辈,我们看似选择更多实则更迷茫。就像游戏里的开放世界地图,每个方向都有任务提示反而让人犯选择困难症。但换个角度看,这个阶段允许试错的特权也是前人所没有的——转行三次的00后和坚守岗位的70后,都是时代的不同注脚。
最后说点个人体会。每次看到公司里二十出头的实习生,总觉得他们像未开封的盲盒——你永远猜不到里面藏着什么惊喜。或许这就是弱冠之年的魅力,它既是人生剧场的序幕,也是每个人专属的成长实验场。当三十岁的我看着他们修改第七版PPT时,忽然明白:所谓成熟,不过是把当年的生疏熬成了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