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duó
  • zhī
  • ni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duó zhī nián

成语解释:上天褫夺其年寿。谓不能享其天年。

成语出处:清·顾贞观《栩园词弃稿》序:“渐有应者,而天夺之年,未口,辄风流云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天奪之年

英文翻译:The year of Triumph

天夺之年的意思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成语评论

天夺之年”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壮年时意外离世,仿佛上天“夺走了”他本该拥有的寿命。比如:“他本想在医学领域大展宏图,却因突发疾病而天夺之年,令人唏嘘。”这种表达既包含对生命的惋惜,又暗含对无常命运的感叹。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天夺”这个词?其实这反映了古人“生死有命”的观念。比如《左传》中记载的“天夺之鉴”,说的就是命运不可抗拒的力量。当我们说“天夺之年”时,重点不在于指责命运不公,而在于承认生命的脆弱性——就像春天盛开的花突然遭遇寒流,虽然遗憾,却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现代人该如何理解这个成语?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有位年轻创业者夜以继日工作,最终积劳成疾。朋友感叹:“他这么拼,真怕天夺之年啊!”这里既包含关心,也暗含警示——拼命追求事业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健康这个“本钱”?这种用法让成语焕发了新的现实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天夺之年”不同于普通死亡描述。它常用来形容那些本应大有作为的人。比如在悼念因公殉职的消防员时,人们会说:“烈火无情天夺之年,英雄精神永存人间。”这种表达既痛惜生命消逝,又升华了精神价值,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生死观。

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远超文学范畴。它像面镜子,照见我们对“生命长度与质量”的永恒思考。或许正因生命有限,我们才更要像古人说的“向死而生”——既要有追赶理想的勇气,也要学会在奔跑时欣赏路边的野花。毕竟,没有人能预知命运何时会按下暂停键,但我们可以决定如何填满当下的每一格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