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í mù zhī nián
成语解释: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成语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比喻晚年
繁体字形:遲暮之年
英文翻译:late in one 's life
迟:1.慢:迟缓。事不宜迟。2.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迟到。昨天睡得太迟了。3.姓。
暮:1.傍晚:暮色。朝三暮四。2.(时间)将尽;晚:暮春。暮年。天寒岁暮。3.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哎哟,您知道“迟暮之年”这词儿啥意思不?说白了就是比喻人到了晚年,像太阳快落山那会儿的光景。比如隔壁王大爷退休后天天去公园遛鸟,逢人就感慨:“到了我这迟暮之年啊,就图个清闲自在!”您瞧,这话既点明了年纪,又带点岁月沉淀的豁达感。
这时候有人可能问了:“这词儿听着有点伤感,用的时候会不会显得消极啊?”其实不然!举个反例——李奶奶七十多了,最近报名了老年大学的油画班,逢人就乐呵呵地说:“迟暮之年咋啦?我这叫‘夕阳无限好’!”您看,同一个词换个语境,瞬间从“无奈”变“洒脱”,关键还得看说话人的心态。
话说回来,咱现代人寿命可比古人长多了。就拿我三舅公来说,六十五岁刚考了潜水证,朋友圈配文写着:“谁说迟暮之年不能追浪花?”要我说啊,这词儿早该撕掉“衰老”的标签了。现在六十岁算中年,八十岁还能当网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不过话分两头,用这成语也得讲究场合。比如公司给老员工办荣休宴,要是领导来句“感谢您在迟暮之年还坚守岗位”,听着就有点扎心。但要是改成“您把黄金岁月都献给了公司”,哎,这味儿就对了!所以说啊,语言真是门艺术,差个词儿就能把人说哭或者说笑。
最后给您说个新鲜事儿——前阵子菜市场遇见个卖菜大娘,边择菜边跟老姐妹唠嗑:“我这迟暮之年就想把有机蔬菜种明白了,给孙子留片干净菜地。”您听听,这话里既有烟火气,又有传承感。要我说,甭管什么年岁,心里揣着念想,迟暮也能活成朝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