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uǎ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见“爽然若失”。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知所以的样子
繁体字形:爽然自失
英文翻译:fell lost
爽:1.明朗;清亮:秋高气爽。神清目爽。2.轻松;舒服:凉爽。身体不爽。3.直率;痛快:豪爽。爽直。4.差错;违背:爽约。屡试不爽。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第一次听到“爽然自失”这个词时,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五秒——这到底是“爽快”还是“失落”?直到朋友解释:“就像你熬夜写完方案,第二天发现交错了文件,那种突然脑袋空白的感受。”这句话瞬间让我膝盖中箭。
举个真实的场景:公司年会抽中头奖,主持人却念错了你的工号。全场掌声中你举到半空的手僵住,嘴角的笑意还没收回,后背已经渗出冷汗。这时候的“爽然自失”,就像被按下暂停键的录像带,前一刻的欢喜和后一秒的尴尬在时空中对撞。
有人问:这种状态和普通发懵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触发机制。比如孩子打翻汤碗,母亲本能地跳起来收拾,这是应激反应;但若是精心准备的求婚戒指突然滚进下水道,当事人站在原地反复确认现实的模样,才是真正的爽然自失——思维系统需要更长的重启时间。
我在咖啡馆见过最生动的案例。穿西装的青年对着电脑突然仰头大笑,三秒后笑声戛然而止,整张脸涨得通红。后来才知道,他以为通过了重要考核,却发现看错了成绩单编号。这种情绪过山车般的转折,让旁观者都替他捏把汗。
现代人其实比古人更容易遭遇这种状态。上周快递员送来邻居的包裹,我拆到一半发现是情趣用品,捧着盒子站在玄关进退两难。数字时代的信息洪流,让我们时常像误入别人剧场的演员,拿着错误的剧本却不得不即兴发挥。
应对这种时刻有什么诀窍吗?某次登山迷路时,向导告诉我:“慌张时先摸口袋里的指南针,就算它指错方向,转动它的动作本身就能让人冷静。”这或许揭示了爽然自失的本质——它不是软弱,而是大脑在紧急制作新的导航地图。
最近重读《红楼梦》,发现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痴了半边”,何尝不是种甜蜜的爽然自失?这种状态像生活的标点符号,提醒我们某些时刻值得停顿。毕竟在算法推送精准到秒的时代,意外带来的空白反而成了珍贵的留白。
最后想起个冷知识:南极科考站规定,队员发现极光必须停下工作观赏。这种强制性的“爽然自失”,或许正是对抗机械式生活的解药。下次当你突然愣在超市货架前,也许该给自己鼓鼓掌——这说明你的感知系统还没被日常完全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