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áng
  • rán
  • s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á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茫然自失

英文翻译:petrifaction

茫然自失的意思

茫:1.形容水或其他事物没有边际、看不清楚:渺茫。茫无头绪。2.无所知:茫然。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成语评论

茫然自失”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抽象,但生活中其实处处能见到它的影子。比如有人突然被公司裁员,站在空荡荡的工位前,手里抱着纸箱,脑子一片空白——这时候他大概就处于“茫然自失”的状态。这种感受像突然被拔掉电源的机器,明明前一刻还在运转,此刻却完全找不到方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这种状态?其实关键在于“预期断裂”。就像习惯了每天走同一条路回家的人,某天发现必经之路被施工围挡截断,瞬间就会愣在原地。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更放大了这种困境,当海量选择涌来时,人反而容易像超市里面对100种酸奶的顾客,盯着货架迟迟做不了决定。

记得去年帮朋友搬家时,她望着打包好的二十个纸箱突然说:“这些真的是我的全部家当吗?”当时她脸上那种既困惑又恍惚的表情,完美诠释了“茫然自失”的状态。物质积累带来的安全感,在某个瞬间突然显得虚幻,这种认知冲击往往让人措手不及。

要破解这种状态,或许可以试试“缩小参照系”。就像迷路时打开手机地图,先找到当前所在的红绿灯,再逐步扩大查看范围。工作中遇到瓶颈时,与其焦虑整个职业规划,不如先完成手头的PPT;感情受挫时,不必急着思考人生意义,给自己煮碗热汤面可能更实在。这种化整为零的应对策略,往往能帮助我们从茫然中找回掌控感。

有趣的是,有些艺术家反而会主动追求这种状态。画家在创作瓶颈期故意打乱作画顺序,作家旅居陌生城市寻找灵感,本质上都是通过制造可控的“茫然”来突破思维定式。这提醒我们:茫然未必全是坏事,它可能正是新旧认知交替的过渡地带。

站在更高的维度看,人类文明本身就是在不断打破认知边界中前进的。五百年前麦哲伦船队的茫然航行,最终画出了地球的轮廓;现代科学家面对量子世界的种种悖论,也在相似的困惑中寻找真理。或许我们每个人经历的“茫然自失”,都是微型版的人类认知进化史。

下次再遇到茫然时刻,不妨试着把它看作思维系统的版本更新提示。就像手机升级时会出现短暂的卡顿,但更新完成后总会运行得更流畅。重要的是保持向前看的姿态,毕竟连GPS导航都会说:“正在重新规划路线”。

茫然自失的造句

  1. 造句 这一想起亲人,不禁黯然伤神,茫然自失,实不知今后应该何去何从,要怎样才能回到现代去。
  2. 造句 李姓仁兄闻言,瞬间大惊失色,忽又茫然自失,急忙站起身来到孙姓人身前深施一礼道:“孙兄所言极是,依孙兄之见,何以教我?”。
  3. 造句 公子闻言,茫然自失,移席问计:“据高明之见,何以教我?”。
  4. 造句 茫然自失的我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天空的亮度已经增加了,星星在红色的天空中渐渐隐没。
  5. 造句 我茫然自失地在无尘师兄家里等待着美林。
  6. 造句 她茫然自失,笑吟吟的拾起那对铁铸小罗汉,说道:郭二姑娘,老和尚不能骗你小孩子,我认出你来,全凭着这对铁罗汉。
  7. 造句 茫然自失,只希望医生告诉我的是好消息。
  8. 造句 人计其妻迁贿之期,正当此妇乘垣后日,适相报,尚不悟耶!既而此妇不乐居农家,复随一少年遁,始茫然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