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ǎ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恍然:仿佛;自失:好像失去了什么。形容猛然醒悟后,心神不定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心神不宁,不知如何是好
繁体字形:怳然自失
英文翻译:Suddenly lost
恍:1.恍然:恍悟。2.仿佛(与“如、若”等连用):恍如梦境。恍如隔世。恍若置身其间。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恍然自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突然意识到某些真相后,陷入短暂的迷茫或怅惘。比如一个埋头工作的上班族,某天突然对着电脑屏幕发愣——他发现自己过去三年加班换来的升职加薪,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快乐。这一刻的“恍然自失”,像清晨的露水般浸透衣襟。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恍然大悟”有何不同?其实二者像硬币的正反面。前者是清醒后的失落,后者是顿悟后的豁达。就像孩子发现圣诞老人不存在时,有人会兴奋于破解秘密,有人却为童话破灭而怅然若失。
我曾在博物馆见过这样的场景:游客凝视青铜器纹路时,忽然眼眶湿润。他们未必读懂了铭文,而是被时光的厚重感击中,生出“人类何其渺小”的恍惚。这种跨越千年的“恍然自失”,比任何历史课本都更鲜活。
现代人尤其容易陷入这种状态。当算法推送告诉我们“35岁前必须完成的事”,当社交媒体展示着他人光鲜的生活,我们会在某个深夜突然自问: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这种觉醒固然痛苦,却像破土而出的新芽,预示着成长的契机。
有位退休教师跟我分享过她的故事:整理旧教案时,发现二十年前某位学生藏在作业本里的道歉信。那个曾经让她头疼的调皮孩子,如今已是救死扶伤的医生。纸张泛黄的瞬间,她既欣慰于时光馈赠的答案,又怅惘于错失的师生对话时机。
或许“恍然自失”本就是生命给予的温柔提醒:当我们拼命追逐某个目标时,别忘了欣赏沿途的星光。就像登山者抵达峰顶时,除了俯瞰云海,也会怀念半山腰那朵不知名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