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ē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瞠:瞪着眼睛。瞪着眼睛好像丢了东西一样。形容失神的神态
成语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不意到了山东汶上县,便遇了一个小才女,便令小弟瞠然自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表情
繁体字形:瞪然自失
英文翻译:To lose oneself with astonishment
瞠:直瞪着眼。例¼瞠目相视。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哎哟喂,说到“瞠然自失”这个词儿,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这成语啥意思啊?听起来像被什么东西吓懵了?”其实啊,它形容的是一个人因为惊讶或困惑而愣在原地、不知所措的状态。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比如你刚入职新公司,突然被老板点名分析一个完全陌生的项目,这时候你瞪大眼睛、脑子一片空白的样子,可不就是“瞠然自失”嘛!
那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和‘目瞪口呆’有啥区别呢?”你别说,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虽然都是形容吃惊,但“瞠然自失”更强调“失去方向感”的心理状态。比如朋友告诉你他辞职去南极养企鹅,你先是震惊(瞪眼),接着开始怀疑人生(自失),这种复杂的情绪只用“目瞪口呆”可就差点意思了。
咱再来个生活化的场景。上周我在超市结账,收银员突然指着我的购物车说:“您这榴莲没贴价签,得去服务台称重。”我当时就愣在原地,手里拿着钱包,眼睛直勾勾盯着那个榴莲——真的,那一瞬间完全不知道是先结账还是先跑去找服务员。这种既尴尬又茫然的体验,用“瞠然自失”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话说回来,人为什么会陷入这种状态呢?依我看啊,现代社会信息量爆炸是个重要原因。就像刷短视频时突然看到颠覆认知的内容,手指划着划着就停住了,整个人陷入“我是谁我在哪”的哲学思考,这不就是数字时代的“瞠然自失”吗?不过别担心,这种状态虽然常见,但往往转瞬即逝,深呼吸两下就能回过神来。
最后分享个小发现:古人用“瞠然自失”时,多用来描写文人雅士面对壮丽山河时的震撼。比如苏东坡夜游赤壁,望着滔滔江水突然说不出话的样子,用这个词形容就特别有画面感。反观现在,咱们虽然少了些诗意场景,但每次遇到超出认知边界的新事物时,那种既惊讶又迷茫的体验,倒是古今相通的人之常情。
下次遇到让人“瞠然自失”的瞬间,不妨把它当成生活送的小彩蛋。就像我那天在超市,虽然当时懵圈了,但后来和工作人员笑着解决了问题,还顺带学了怎么挑榴莲——你看,连尴尬都能变成收获,这大概就是生活的奇妙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