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ǐ wéi rán
成语解释: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成语出处: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轻蔑意味
繁体字形:不以為然
英文翻译:not to regard it as right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哎呦喂,说到“不以为意”和“不以为然”这俩成语,是不是经常有人分不清啊?其实啊,它们的区别就像榴莲和菠萝蜜——乍一看像,但味儿完全不一样!比如你朋友说“明天考试随便考”,你回一句“我对这种摆烂的态度不以为然”,那意思就是说你觉得他这想法不太靠谱,甚至带点批评的味道。
那啥时候用“不以为然”更贴切呢?举个栗子哈,公司开会时老王说“加班不调休是福报”,你当场翻个白眼:“我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这时候啊,不仅表达了反对,还暗戳戳传递了“这观点简直离谱”的情绪,比直接怼人“你瞎说”可高级多了。
不过这里有个坑得注意咯!要是把“不以为然”用成“不以为意”,那可闹大笑话了。比如说“老板批评我迟到,我完全不以为然”——好家伙,这听着像是跟老板正面刚啊!其实想表达“没往心里去”的话,得用“不以为意”才对。所以说嘛,这俩成语真是中文里的“卧龙凤雏”,用错分分钟社死。
依我看啊,现在年轻人用成语越来越野了。上次刷短视频,看到个主播说“我对奶茶加香菜不以为然”,弹幕立马炸锅——有人觉得生动形象,也有人较真说语法错误。要我说呢,语言本来就是在变化的,只要不影响沟通,偶尔皮一下也挺有意思的嘛!
最后给个小贴士:下次想表达“不赞同但懒得争”的时候,试试“我持保留意见”。既不得罪人,又能守住自己的立场,可比直接甩脸子说“不以为然”得体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