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ǔ cuàn gǒu dào
成语解释: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成语出处:《隋书·高祖纪》:“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鼠竄狗盗
英文翻译:Rat fleeing dog thief
鼠:哺乳动物,种类很多,一般身体小,尾巴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窜:1.逃跑;乱跑:流窜。抱头鼠窜。2.改易(文字):窜改。点窜。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鼠窜狗盗”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滑稽?它原本用来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行为,比如小偷小摸或者暗地里的勾当。比如有人可能会说:“公司最近总有人鼠窜狗盗,不是偷拿文具,就是悄悄拷贝文件。”这样的行为虽然看似占小便宜,但长期下来却会破坏信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会用“鼠窜狗盗”而不是直接说“偷东西”呢?其实,成语的妙处在于它能用更生动的画面感传递情绪。想象一下老鼠慌张逃窜、野狗偷偷叼走食物的场景,是不是比平铺直叙更有画面感?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批判的态度,又带着点调侃的意味。
举个例子,老师发现学生考试作弊时可能会说:“考试不是鼠窜狗盗就能过关的,真本事才是硬道理。”这里不仅点明了行为的不可取,还顺带强调了正面解决问题的态度。有趣的是,这种“小聪明”行为在现代社会反而更容易暴露——毕竟监控摄像头可比古代巡逻的官兵厉害多了。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背后还藏着某种“生存智慧”的讽刺。就像老鼠为了生存不得不冒险,有些人也会因为压力或贪念选择走捷径。但换个角度看,如果能把这种“灵活应变”的劲儿用在正道上,说不定反而能闯出新天地呢?比如创业者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钻空子”找商机,这就完全不同于成语里的负面含义了。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先停下来想想:这种行为究竟是迫不得已的“鼠窜”,还是能坦荡面对的“光明正大”?有时候换种方式解决问题,反而能让自己走得更稳当。就像老话说的,与其提心吊胆躲猫猫,不如挺直腰板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