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fēi dǎn sàng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繁体字形:魂飛膽喪
英文翻译:strike terror in one 's heart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魂飞胆丧”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恐怖片里的情节?其实它描述的是一种极度的恐惧状态。举个例子:小张深夜走在荒山野岭,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回头竟看见两点绿光在黑暗中闪烁——这时他的感受,用“魂飞胆丧”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害怕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程度。如果说“害怕”像被针扎了一下,那“魂飞胆丧”就像整个人掉进冰窟窿。还记得《三国演义》里张飞长坂坡怒吼吗?当他的喊声震得河水倒流,曹军将士“尽皆股栗”,这种集体性的魂飞胆丧,直接改变了战场局势。
现代生活中其实也有类似场景。比如新人第一次上台演讲,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话筒突然失灵。这时候手心冒汗、大脑空白的状态,本质上也是种微型“魂飞胆丧”。有趣的是,这种反应源自人类进化本能——遇到危险时,身体会优先调动生存机能,理性思考反而暂时罢工。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那些突破心理防线的瞬间。就像玩密室逃脱时,NPC突然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窜出来,玩家尖叫着抱作一团的画面,简直是“魂飞胆丧”的真人演绎。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强烈情绪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就像过山车俯冲时的刺激,结束后反而会成为有趣的谈资。
如何快速摆脱这种状态呢?有个小窍门:控制呼吸节奏。当人处于极度恐慌时,深呼吸能重新激活大脑皮层。就像消防演习时,受过训练的人即便面对火警,也能保持镇定执行预案。这说明“魂飞胆丧”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心理建设,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本能反应转化为可控的应急机制。
从古至今,人类在应对恐惧这件事上积累了大量智慧。老话常说“艺高人胆大”,其实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当我们对某件事物足够熟悉,曾经的“魂飞胆丧”就会变成“习以为常”。就像外科医生第一次上手术台可能会紧张到手抖,但经历上百台手术后,那份从容就是战胜恐惧的最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