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ún fēi pò sàng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惊的我魂飞魄丧,走的我力尽筋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害怕
繁体字形:魂飛魄喪
英文翻译:almost leave his body in horror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丧:[sàng]1.丢掉;失去:丧尽天良。丧权辱国。2.情绪低落;失意:懊丧。颓丧。[sāng]跟死了人有关的(事情):丧事。治丧。
“魂飞魄丧”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其实它常用来形容人受到极度惊吓后的状态。比如:“深夜独自走山路,突然传来一声凄厉的狼嚎,吓得他魂飞魄丧,拔腿就往山下跑。”这个场景里,成语的夸张感把恐惧情绪放大了好几倍。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心惊胆战’有什么区别呢?”关键在于程度差异。如果说“心惊胆战”是看到蜘蛛的紧张,那“魂飞魄丧”更像是遭遇山体滑坡时的本能反应——前者还能控制身体,后者连思维都短暂停滞了。
换个职场场景试试:“新员工第一次参加董事会,被董事长连珠炮似的提问怼得魂飞魄丧,准备好的汇报内容全忘光了。”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戏剧性,又让现代人容易产生共鸣。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的用法正在发生变化。有次听朋友说:“手机突然从26楼掉下去,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了什么叫魂飞魄丧!”你看,古人用这个词描述见鬼的恐惧,现代人却用来调侃电子设备依赖症,语言果然在跟着时代进化。
有人疑惑:“现在还有必要用这么古老的成语吗?”观察发现,它在影视剧里反而更活跃了。比如古装片里角色撞破阴谋的镜头,配合“顿时魂飞魄丧”的字幕,瞬间就把观众带入情境。这种跨时代的表达张力,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个人觉得,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当我们说“魂飞魄丧”时,不只是复述四个汉字,更是在激活集体记忆中对未知恐惧的原始反应。下次遇到特别震惊的事,不妨试试用这个词描述,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交流效果——毕竟,谁还没个被吓到灵魂出窍的瞬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