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ún
  • fēi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n fēi pò yuè

成语解释:同“魂飞魄散”。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谁知不翻犹可,只这一翻,吓得我:魂飞魄越心无主,胆裂肝摧痛欲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魂飛魄越

英文翻译:stigmata

魂飞魄越的意思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越:1.跨过(阻碍);跳过:越墙。翻山越岭。2.不按照一般的次序;超出(范围):越级。越权。3.(声音、情感)昂扬:激越。声音清越。4.抢夺:杀人越货。5.“越来越…”表示程度随着时间发展:天气越来越热了。6.周朝国名,原来在今浙江东部,后来扩展到江苏、山东。7.指浙江东部。8.姓。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魂飞魄越”这个成语吗?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惊吓或情绪失控时,仿佛灵魂都飞离了身体的感受。比如:“深夜独自看恐怖片时,突然出现的鬼脸镜头让我瞬间魂飞魄越,连手里的爆米花都撒了一地。”这里的“魂飞魄越”生动地传递了惊吓到失去常态的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恐怖场景里吗?当然不是!它同样适用于描述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例如:“客户当着全场观众指出方案漏洞的那一刻,我仿佛魂飞魄越,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又拓展到职场场景,让成语更贴近现代生活。

或许你会好奇,为什么用“魂飞魄越”而不用“魂飞魄散”?这两个成语确实相似,但前者更强调“超越常态的失控感”。试比较这两个句子:“烟花在脚边炸响时,孩子吓得魂飞魄越(强调行为失控);老人听闻噩耗后魂飞魄散(侧重精神崩溃)”。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的精妙所在。

在实际使用中,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写戏剧性转折。比如悬疑小说里:“当侦探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眼前血腥的场景让他魂飞魄越,原本握紧的手电筒哐当落地。”这样的描写既制造悬念,又让读者感同身受。不过要注意适度使用,过于频繁会削弱冲击力。

有趣的是,现代人给这个成语注入了新内涵。有网友这样写道:“抢到演唱会门票的瞬间,我激动得魂飞魄越,抱着手机在客厅转了三圈。”这种反套路的用法虽然偏离原意,却展现了语言的生命力。只要使用场景合适,成语也能焕发新生机。

当我们在写作或说话时,选择“魂飞魄越”这类成语,就像给文字装上弹簧——它能瞬间弹起读者的情绪共鸣。下次遇到需要强烈情感表达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但记得结合具体情境调整语气,让传统文化真正为现代表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