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tiān kāi jià
成语解释:无限度地乱开价码
成语出处:阿英《城隍庙的书市》:“城隍庙的定价是靠不住的,他‘漫天开价’,你一定要‘就地还钱’,慢慢的和他们‘推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无限度地乱开价码
繁体字形:漫天開價
英文翻译:price oneself out of the market
漫: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价:[jià]1.价格:物价。调价。物美价廉。无价之宝。这个价可不贵。2.价值:等价交换。3.化合价的简称:氢是一价的元素。4.姓。[jie]用在某些状语的后面:成天价忙。震天价响。[jiè]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菜市场买黄瓜时商贩张口就要十元一斤,网购平台某件普通T恤标价三千八,求职时老板承诺"月入十万不是梦"——这些场景都藏着「漫天开价」的身影。这个成语就像面照妖镜,把那些脱离实际、虚张声势的定价行为照得明明白白。
究竟什么样的场景算得上「漫天开价」?举个具体例子:某直播间的翡翠手镯,主播声嘶力竭地喊着"原价八万八,今天只要八千八",其实市场价不过八百。这种把价格泡沫吹得比热气球还大的行为,正是成语的典型写照。但有趣的是,当我们在古玩市场听到卖家说"这可是乾隆爷用过的鼻烟壶",其本质逻辑竟然和现代直播带货如出一辙。
为什么总有人热衷漫天要价?从商业心理学角度看,高价策略就像魔术师的障眼法——先抛出令人咋舌的数字,再假装"忍痛打折",让消费者产生捡便宜的错觉。但就像老话说的"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这种套路用得多了,反而会像放久了的鞭炮,响一声就哑火了。
如何在现实中应对漫天开价?最近帮朋友装修时遇到个包工头,开口就要三十万装修费。我们没急着反驳,而是拿着设计图逐项核对:瓷砖每平报价比市场价高200%?水电改造费多算了两倍?当具体数字摊在阳光下,对方立刻改口说"可以再商量"。这说明再夸张的要价,也怕遇到懂行的明白人。
换个角度看,漫天开价真的百害无利吗?去年参加艺术品拍卖会,发现起拍价虚高的作品反而更容易引发竞价。这让我想到,在某些特定场景中,高价本身就像舞台灯光,能吸引注意力聚焦。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就像走钢丝,需要真材实料做安全网,否则摔下来会更疼。
说到网购时的漫天开价,我有个观察:标价离谱的商品往往配有更离谱的好评。这就像马戏团的小丑组合表演——高价是红鼻子小丑,虚假好评则是踩着高跷的搭档,两人一唱一和逗你掏钱包。这时候记住货比三家,就像给眼睛装上价格扫描仪,自然能识破把戏。
关于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有些创业者把商业计划书里的估值写得突破天际,美其名曰"梦想定价权"。这让我想起老家集市上卖竹编的老匠人,他总说:"价钱要像竹子那样有节,一节一节实打实地长"。或许在商业世界里,既需要仰望星空的勇气,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的智慧。
当我们在生活中再遇到离谱标价时,不妨把这个成语当作度量衡。它既不是要我们锱铢必较,也不是教人忍气吞声,而是提醒保持清醒认知——毕竟真正的价值就像陈年佳酿,时间会证明它是醇香美酒,还是兑了水的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