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n
  • tiān
  • ch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n tiān chè dì

成语解释:漫:满;彻:透。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风,漫天彻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形容众多而密集

繁体字形:漫天徹地

英文翻译:All over the world

漫天彻地的意思

漫:1.到处都是;遍:漫山遍野。黄沙漫天。漫天大雾。2.广阔;长:漫长。长夜漫漫。3.不受约束;随便:散漫。漫谈。漫无限制。漫无目的。4.莫;不要:漫道。漫说。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彻:通;透:彻夜。彻骨。响彻云霄。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第一次见到"漫天彻地"这个词时,可能以为在说某种壮观的天地异象。比如最近朋友圈刷屏的极光照片,深绿色光带横跨夜空,这种震撼景象倒是很贴切。不过这个成语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春节期间回老家,刚下高铁就被漫天彻地的鞭炮声包围,红纸屑像下雪般盖住了整条街道。这时候就能理解,成语不仅形容视觉上的铺天盖地,更强调全方位包裹式的存在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跟'铺天盖地'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成语像双胞胎,细微差别在于"彻"字。"彻"有通透到底的意味,比如最近某明星的绯闻,不仅热搜霸榜,连小区超市里都在讨论,这种渗透到每个角落的传播,用"漫天彻地"更显无孔不入。

在影视剧里常能听到这个成语。比如古装剧里军师指着远方:"敌军火把已呈漫天彻地之势",画面立刻切到绵延数里的火龙阵。但现代生活中,更适合用在哪些场景?试着想象直播带货现场:"九块九的福利价引得弹幕漫天彻地",是不是比"很多弹幕"更有冲击力?

有读者疑惑:"用这个词会不会太夸张?"其实成语本就是语言中的调料。上周参加市集活动,手作摊位前围着三圈人,我脱口而出:"这场面真是漫天彻地"。朋友笑着纠正:"顶多算水泄不通",看来分寸感确实要注意。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自带的史诗感特别适合烘托氛围。去年给景区写宣传文案时,用"樱花季漫天彻地的淡粉烟霞"替代了常见的"花海",客户说画面感瞬间立体了。语言就像调色盘,关键看怎么调配出想要的效果。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古汉语里"彻"常作动词用,比如"彻夜难眠"。当它变成形容词成分时,就产生了这种贯穿天地的张力。下次看到这个词,不妨想象有双无形的手,正在把某种事物从天上到地下细细铺满。

漫天彻地的造句

  1. 造句 船过处,火逐风飞,一脉暗红,漫天彻地……
  2. 造句 东皇太一厉喝一声,身形骤散,漫天彻地,难言其大不知其小,穹苍上淡青色的光晕向伏羲直压下来。
  3. 造句 一声,恶犬忽然爆体而亡,漫天彻地间都是它腥臭的血块。
  4. 造句 但当自己看着最后一个战友死在漫天彻地的紫色光幕下时,那种发自内心的痛苦、绝望、无力的感觉同样是让人想忘也忘不了……
  5. 造句 一上一下,双剑激发出漫天彻地雷电。
  6. 造句 在漫天彻地的喊杀声中,叶铮一马当先的带领着手下这数千山匪难民,潮水般的冲进了石岭县城的城门之内。
  7. 造句 八师兄气急败坏,努力砍伐目光所及内的藤蔓,而他们的这一举措显然激起了这些新生异化生物的更浓敌意,漫天彻地更多的藤蔓覆盖了他们的视野。
  8. 造句 未几,刘肆一招十层斩下来,其剑气所及处,一线尘土扬起,虽不及漫天彻地,然,无几刻钟不能散去也。
  9. 造句 李秀成灵活的眼球滴溜溜转个不停,大脑开始象开动的雷达漫天彻地的到处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