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n tuì kě fǒu
成语解释: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成语出处:《魏书·郭祚传》:“陛下圣镜照临,论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治政等
繁体字形:進退可否
英文翻译:Can we move forward or backward
进:1.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进而。2.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3.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4.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5.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6.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退:1.向后移动(跟“进”相对):后退。倒退。进退两难。2.使向后移动:退兵。退敌。把子弹退出来。3.退出;离开:退席。退职。退伍。退伙。引退。4.减退;下降:退色。退烧。潮水已经退了。5.退还:退钱。退货。退票。把这份礼退了。6.把已定的事撤销:退聘。退婚。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否:[fǒu]1.不是这样,表示不同意。2.否定:否决。否认。3.“是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等意思。[pǐ]1.坏;恶:否极泰来。2.批评人家的坏处:臧否人物(评论人的好坏)。
“进退可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特别近。比如有人想换工作,但担心新机会不稳定,留在原单位又觉得没成长,这时候就陷入了“进退可否”的纠结。这时候大家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怎么用?它想表达什么?”其实它的核心意思很简单——面对选择时,既要考虑“能不能进”,也要思考“要不要退”,关键在于找到平衡。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小张想创业,但手头积蓄有限,家人也不支持。他反复琢磨:“现在入场是不是太冒险?可如果错过机会,以后会不会后悔?”这种左右为难的状态,正是“进退可否”的生动体现。有人可能会问:“难道非得选一边吗?”其实不一定,比如小张可以先做副业试水,这样既保留了现有收入,又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朋友找你借钱,借了怕对方不还,不借又伤感情。这时候与其纠结“借或不借”,不如直接和对方商量分期还款计划,或者用其他方式帮忙。这种灵活处理的方式,反而比硬要选“进”或“退”更有效。
从个人经验来看,“进退可否”背后其实藏着现代人的普遍焦虑——我们总想做出“完美选择”。但现实往往没有标准答案,与其困在非黑即白的思维里,不如培养“动态调整”的能力。就像开车时需要根据路况随时微调方向,人生选择也需要留出试错和修正的空间。
下次遇到两难选择时,不妨试着问自己:“这个决定是必须现在做吗?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性?”很多时候,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和弹性,答案反而会自然浮现。毕竟生活不是判断题,而是一道需要不断调整解题思路的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