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测井资料快速准确地确定沉积微相是油田开发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划分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三种亚相,各亚相进一步划分出多种微相。
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实施储层参数定量预测。
变浅暴露滩微相的岩石组合是孔隙层和储渗体形成的基础。
通过以上综合研究,分析沉积微相与石油富集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有利含油砂体进行预测。
平面上,浅水三角洲的前缘亚相发育且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河口坝和远砂坝不发育。
沉积微相的发育控制了砂体在平面上的展布,进而控制天然气富集区的分布区域与范围。
研究层段主要发育于滨浅湖亚环境,形成的微相以滩坝微相为主。
该区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有潮道、潮坪砂坝、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微相。
从储层精细描述的角度,对储层、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
它们反映出微相单元类型、规模、几何形态及组成比例上的差异。
根据沉积构造解释结论,建立沉积微相模式,最终精细划分沉积微相。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沉积微相的详细研究确定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
沉积微相建模定量表述了储集砂砾体大小、几何形态及其三维空间分布;
锰矿主要产于盆地中心亚相的黑色页岩夹碳酸锰矿微相内。
长6油层组各微相经历了从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到混合载荷高弯度河的沉积演化过程。
在岩心、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测井相模式,并绘制相应沉积微相图。
并根据测井相模式,联系小层对比结果对沉积微相进行研究。
应用神经网络和分形几何等模式,研究了测井资料沉积微相解释方法;
充分分析和利用两种河流沉积微相的不同特征,对油田的生产、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统计其几何形态参数;
以河南省下二门油田核三段为例,详细阐述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可进一步分为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沉积亚相及六个微相。